保障农业生产者收益 金融服务待升级 -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交易所公告
国内版

保障农业生产者收益 金融服务待升级

时间:2014-08-22 来源:粮油市场报

  应借鉴国际经验,抓紧研究创新我国农产品金融服务工具,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除了提出开展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外,还提出了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这对我国农业金融服务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美国为例,除了建立多种目标价格补贴机制外,还建立了以营销贷款为主,以市场化贷款、贷款差额支付为补充的政策框架,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营销贷款期限通常为9个月,覆盖的农作物包括小麦、谷物饲料、棉花、花生、烟草、水稻、含油种子和食糖等。农业经营者用全部或者一定比例农产品作为抵押,按照一定贷款率从农产品信贷公司获得贷款,到期后若市场价格高于贷款率和利息的总和,农业生产者可以选择出售农产品后连本带息偿还农产品信贷公司贷款。反之,生产者可将农产品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信贷公司不能要求生产者补足加息贷款率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市场化贷款是一种对营销贷款的补充,它允许农业生产者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加息贷款率时,以一个低于加息贷款率的特定数额来偿还农产品信贷公司贷款。

  营销贷款会促使农业生产者在市场行情 欠佳条件下以货抵债,从而导致农产品信贷公司存货激增,而市场化贷款计划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且由于销售权回到农业生产者手中,可以促使农业生产者关心农产品品质、销售过程和价格。

  贷款差额支付要求无论市场价格为多少,农业生产者必须按照事先签订的加息贷款率足额偿还农产品信贷公司的贷款,然后联邦政府通过直接支付的方式,按照加息贷款率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来补贴农业生产者。贷款差额支付减少了中间人,减轻了农产品信贷公司的负担。

  笔者建议,应借鉴国际经验,抓紧研究创新我国农产品金融服务工具:一是加快相关立法和试点。应借鉴美国经验,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农业补贴立法,加强立法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营销贷款和农业保险立法进程。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在经济较发达、财政实力较强且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较高地区选择成熟品种开展试点。 二是强化产销信息采集。应在农业、统计等部门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从田头交易价到零售价全程价格体系所需的数据采集等,建立市场信息集中平台。

  三是加强农业保险创新。应基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成本、价格、农民合理收入等指标,制定保险条款、赔付标准等,研发不同种类的作物保险产品,扩大现有农业保险补贴规模,建立再保险和巨灾风险保险制度。

  ■链接

  从美国大农业看金融创新

 

  国外成熟的金融体系有可能为我们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比如美国金融扶持引导农业发展、产业整合的事例。

  小麦在播种前,美国期货公司会主动上门向农场主订购6个月后才会成熟的小麦,合同签订后,农场主就会把这份销售合同交给银行,到了播种的时候,农场主只要给种子公司去个电话,种子公司会雇飞机把种子播撒完,农场主不用付钱,签个单就可以了,种子公司会拿这个确认单让农场主的银行开一张“信用证”(L/C)给它,就是银行担保农场主会在麦子收获后向种子公司付款。而种 子公司拿到此L/C以后,就可以凭此到它自己的银行贷到现金。施肥的时候,农场主还是只要去个电话就可以了,肥料公司雇几百人到现场把肥施完,还是只要凭签单就可以让银行给它开一张L/C。打药、除草都这样。一直到麦子成熟了,可以收割了,期货公司会雇来几百辆收割机,把所有的麦子割完装袋拉走,在麦子进仓后按照合同价格把麦子的货款汇到农场主开户的银行。银行则会在扣除前面签单的费用后把差价汇给农场主,整个种植过程就完成了。在这个案例中,银行是整个小麦生产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整个产业链的链接者,从整个过程来看,无论是农场主,还是种子公司、肥料公司、期货公司都参与了信贷过程,但是实质发生信贷关系的仅有农场主与银行,而其他参与方仅与农场主发生合同关系。显然,美国种麦子的方法都与我们一样,也是播种、施肥、收割,甚至所使用的种子和机械设备也与我们的大农场没什么不同,区别就在于美国的大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由于金融机构的深入介入,形成了“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的模式。

  从美国的大农业我们得到的体会是:一是所有的产业发展都脱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二是只有完善的金融体系才可以保障大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讲,大产业需要讲的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专业化的优势,而金融机构是将众多因素、各类优势资源集合起来的载体。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