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 |
美国农业部粗粮市场展望报告 时间:2016-01-18 来源:本站 摘要:美国玉米产量和出口预测数据下调 2015/16年度美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36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低5200万蒲式耳。不过进口预测数据上调1000万蒲式耳。甜味剂行业的玉米用量数据下调1000万蒲式耳,出口数据下调5000万蒲式耳。由于用量降幅超过供应,因而期末库存预测数据略微上调,平均价格预估中间值下调5美分,为每蒲式耳3.60美元。美国玉米出口面临来自阿根廷、巴西、乌克兰和墨西哥等国出口增加带来的竞争压力。南非玉米产量预测数据大幅下调,因为天气干旱。全球玉米期末库存预测数据下调,但是仍是历史最高纪录,其中过半的库存在中国。 国内展望 饲粮产量数据下调 美国农业部全国农业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产量报告显示,2015/16年度美国饲粮产量预计为3.666亿吨,比上月预测值低125万吨。玉米产量降幅仅在一定程度上被高粱产量增幅所抵消。本月饲粮供应总量预测数据下调近100万吨,为4.167亿吨,但仍是历史最高纪录,比上年增长0.5%。 2015/16年度饲粮用量预测中,食品用量、种子用量和工业用量预测数据下调25万吨,为1.739亿吨,出口预测数据下调120万吨,为5170万吨。本月用量数据下调150万吨,为3.663亿吨,比上年减少130万吨。 2015/16年度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数据略微上调 基于9月到次年8月的市场年度,2015/16年度四种饲粮外加小麦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预计为1.452亿吨,比上月预测值低120万吨,比调整后的2014/15年度1.434亿吨高出178万吨。玉米将占到2015/16年度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的92%,大麦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略微降低玉米的份额。 2015/16年度谷物消费动物指数(GCAU)预计为9342万单位,低于11月份预测的9460万单位,不过高于调整后的2014/15年度水平9260万单位。每GCAU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预计为1.55吨,基本上与2014/15年度持平。 玉米单产预测数据下调 全国农业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产量预测报告显示,2015/16年度美国玉米平均单产预测数据下调0.9蒲式耳,为每英亩168.4蒲式耳。2015/16年度美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36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低5200万蒲式耳。在主产州里,单产数据上调幅度最大的地区是明尼苏达州、衣阿华州、肯塔基州和南达科他州,单产降幅最大的地区是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和俄亥俄州。 产量数据下调,加上进口数据上调1000万蒲式耳,期初库存数据略微下调,因而2015/16年度玉米供应总量预计达到153.72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低4200万蒲式耳,比上年的154.79亿蒲式耳减少1.07亿蒲式耳。 用量数据下调 2015/16年度玉米总用量预计为135.7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低6000万蒲式耳。玉米出口预测数据下调5000万蒲式耳,甜味剂行业的玉米用量数据下调1000万蒲式耳,造成总用量数据下调。美国玉米出口面临激烈竞争,因为本年度前几个月的销售及出口步伐缓慢。 截至2015年12月1日,美国玉米库存证实2015年9月到12月期间玉米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2015/16年度玉米的饲料用量和其它用量预测数据不变,仍为53亿蒲式耳。 2015/16年度美国玉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8.02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高出1700万蒲式耳,是2005/06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玉米价格预估值下调到每蒲式耳3.60美元 2015/16年度玉米农场平均价格预估区间下调5美分,为每蒲式耳3.30美元到3.90美元,这使得中间价值为每蒲式耳3.60美元。在过去一个月里,即期交货的玉米以及远期交货的玉米价格出现下跌。需求匮乏抵消供应略微紧张带来的影响,使得玉米价格上涨的支持有限。 高粱供应预测数据上调,因为单产和进口数据上调 虽然2015/16年度高粱期初库存数据略微下调,但是收获面积数据上调,抵消单产数据下调1.7蒲式耳/英亩带来的影响,因而高粱产量预测数据上调300万蒲式耳,为5.97亿蒲式耳。供应总量预计为6.2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高出600万蒲式耳。 高粱用量数据不变,期末库存数据上调 2015/16年度高粱用量数据不变。供应数据上调,导致期末库存数据上调至6500万蒲式耳,这是自2005/06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基于9月1日的谷物库存数据,2014/15年度高粱期末库存预计为1800万蒲式耳,比上月预测值低5000蒲式耳。 2015/16年度高粱农场价格预估区间的底部调低15美分,顶部下调25美分,为每蒲式耳3.05美元到3.55美元。中间价预计为每蒲式耳3.30美元,相比之下,上月的预测为3.50美元。高粱价格继续相对于玉米价格下跌,尤其是内陆地区。 大麦供需数据少有变动 大麦供需数据不变,只有2015/16年度大麦出口数据上调200万蒲式耳。出口数据上调,加上库存报告显示2015/16年度期初库存数据略微上调,导致期末库存数据下调200万蒲式耳,为9500万蒲式耳,比调整后的2014/15年度期末库存高出1600万蒲式耳。 2015/16年度大麦农场价格预估区间的底部上调10美分,顶部不变,为每蒲式耳5.00美元到5.50美元,中间价为每蒲式耳5.25美元。 燕麦供需数据不变 除了2015/16年度燕麦农场平均价格预估区间缩小5美分,为每蒲式耳2.10美元到2.30美元外,2015/16年度燕麦供需数据没有任何的调整。燕麦中间价仍为每蒲式耳2.20美元。 国际展望 南非问题造成全球粗粮产量数据下调 2015/16年度全球粗粮产量预计为12.619亿吨,比上月预测值低660万吨,因为美国产量数据下调,海外产量数据下调540万吨。南非玉米产量预计为80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400万吨。干旱及极端高温天气一直中断南非玉米播种工作,尤其是中部和西部玉米种植带。卫星图像显示,截至12月底,大部分玉米作物尚未出苗,可能依然没有种植。甚至在降雨更好以及浇灌设施更好的东部地区,玉米播种同样耽搁,出苗情况糟糕。晚播玉米面临单产潜力下降的风险,不过决定单产潜力的最关键因素是授粉及灌浆期间的天气,对于南非大部分地区而言,这个时间是2月和3月。3月中旬到下旬南非降雨量通常呈现季节性下滑态势。玉米播种面积预测数据下调27%,为220万公顷,单产数据下调9%。南非高粱产量数据也下调37%,为10万吨。不过南非玉米价格高企,尤其是白玉米,如果降雨及时到来,那么可能鼓励农户种植玉米。 俄罗斯统计局发布2015/16年度初期产量预测数据为。基于农业部的收获数据,粗粮产量数据下调170万吨。黑麦播种面积和单产数据下调,致使产量数据下调120万吨,为210万吨。玉米和燕麦产量预测数据各下调50万吨,分别为1300万吨和460万吨。但是大麦单产提高,抵消收获面积下滑带来的影响,因而产量数据上调40万吨,为1710万吨。 基于近来巴基斯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由于播种面积和单产数据下调,因而过去几年巴基斯坦大麦产量数据进行调整。2015/16年度大麦产量数据下调77%或20万吨。 2015/16年度乌克兰粗粮产量预测数据上调40万吨,为3330万吨。今年粮食玉米收获面积高于预期,因而产量数据上调50万吨,为2350万吨。但是高粱播种面积减少,因而产量数据下调10万吨,为10万吨。欧盟粗粮产量数据上调20万吨,为1.507亿吨,因为丹麦和英国的大麦单产数据上调。英国燕麦产量数据略微上调。2015/16年度中国粗粮产量数据上调10万吨,为2.316亿吨,因为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高粱产量数据上调30万吨,为290万吨,大麦产量数据上调20万吨,为170万吨,这些增幅高于玉米产量增幅40万吨。中国玉米产量数据上调至2.246亿吨。 全球期初库存数据略微下调,供应依然庞大 2015/16年度全球粗粮期初库存预测数据下调20万吨,为2.431亿吨,不过仍是历史最高纪录。下调幅度最大的国家是巴基斯坦玉米期末库存数据下调50万吨,为110万吨。2014/15年度以及前几年的产量数据下调,造成库存数据下调。2015/16年度巴西玉米期初库存数据下调50万吨,因为基于2015年12月份的出口步伐以及截至12月底货轮等待装运情况,2014/15年度出口数据上调。阿根廷2014/15年度玉米出口数据上调50万吨,不过国内用量数据下调,使得2015/16年度期初库存数据降幅只有40万吨。不过中国的粗粮库存数据上调5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1.02亿吨,主要原因是大麦和高粱产量数据上调。 2014/15年度(5月到次年4月)南非玉米进口数据上调,出口数据下调,因为白玉米供应已经相对紧张,黄玉米供应同样紧张。这使得2015/16年度玉米期初库存数据上调50万吨。2015/16年度澳大利亚粗粮期初库存数据上调30万吨,因为2014/15年度大麦出口数据下调,提高库存,而高粱出口数据上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上述增幅。 2015/16年度海外粗粮供应预计为10.878亿吨,比上月预测值低590万吨,主要原因是产量数据下调。此外,加上美国的供应,全球供应预计达到15.05亿吨,比上月预测值低680万吨,尽管不再是历史最高纪录,但是仅略低于上年创纪录的水平。 用量数据下调 2015/16年度全球粗粮用量预计为12.603亿吨,比上月预测值低460万吨,也略低于上年的12.649亿吨。海外用量数据下调440万吨,占到大部分的降幅。2014/15年度巴西和阿根廷的出口数据上调,这体现在进口国家的2015/16年度进口数据上调。基于本国市场年度,出口和进口数据的转变致使本月2015/16年度全球用量数据下调250万吨。 2015/16年度俄罗斯粗粮用量预计为304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120万吨,主要原因是黑麦供应减少。黑麦的食用量、种子用量和工业用量(FSI)预计为19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80万吨,黑麦的饲料用量预计为25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25万吨。燕麦用量数据下调50万吨,其中饲料用量数据下调40万吨,而FSI用量数据下调10万吨。 2015/16年度巴基斯坦粗粮用量预计为56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40万吨。由于玉米期初库存数据下调,用量数据下调20万吨,其中饲料用量数据下调10万吨,FSI用量数据下调10万吨。大麦产量数据大幅下调,致使大麦用量数据下调20万吨,全集中在FSI用量上。沙特阿拉伯的玉米饲料用量数据下调30万吨,为320万吨。由于玉米期初库存紧张,阿根廷玉米饲料用量数据下调20万吨。 2015/16年度中国粗粮用量数据上调70万吨,为2.355亿吨,因为大麦和高粱的饲料用量提高。 期末库存数据略微下调 2015/16年度全球粗粮期末库存预计为2.448亿吨,比上月预测值低220万吨,不过仍是历史最高纪录。虽然美国库存数据上调60万吨,但是海外期末库存数据下调270万吨,为1.944亿吨。 2015/16年度巴西玉米期末库存预计为77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100万吨。巴西雷亚尔汇率贬值,提振巴西玉米出口竞争力。此外,由于巴西全年都在收获玉米,因而没有必要贮存玉米。基于2015年3月到2016年2月的2014/15市场年度,玉米出口数据上调50万吨,基于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的2015/16年度,出口数据也上调50万吨。 2015/16年度中国粗粮期末库存预计为1.148亿吨,比上月预测值低60万吨。玉米库存数据下调90万吨,因为进口和产量数据下调。不过高粱和大麦期末库存数据上调。中国的玉米库存仍占到全球玉米库存总量的过半,粗粮库存所占全球粗粮库存总量的比例仅略低于50%。 2015/16年度俄罗斯粗粮期末库存预测数据下调40万吨,巴基斯坦下调30万吨,阿根廷和沙特阿拉伯各下调20万吨。 美国玉米出口预测数据下调,因巴西和阿根廷的出口增加 2015/16年度(10月到次年9月)全球玉米贸易预计为1.283亿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50万吨,略高于上年的水平。玉米价格过低,足以吸引进口需求。玉米进口需求庞大,但是低于2013/14年度创纪录的水平,因为2012/13年度美国天气干旱,致使需求在2013/14年度累积。 2015/16年度美国玉米出口预计为435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100万吨(基于9月到次年8月的本国市场年度,出口预测数据下调5000万蒲式耳,为17亿蒲式耳)。2015/16年度前几个月美国玉米出口步伐更象2012/13年度,当时的干旱造成出口下滑。美国统计调查局2015年10月到11月的出口数据,加上12月份的出口检验数据,玉米出口量达到680万吨,同比减少25%。此外,截至12月底,已销售未装运的数量只有1110万吨,同比减少25%。未来几个月巴西的玉米出口步伐可能放慢,届时港口装运能力转向大豆,美国玉米价格将开始更有竞争力。与巴西玉米价格相比,美国玉米价格已经变得有竞争力,但是阿根廷农业政策已经造成阿根廷玉米价格下跌。不过阿根廷玉米供应有限,美国玉米出口销售最终将会提高,使得美国玉米出口全年降幅限制在7%。 2015/16年度巴西玉米出口预计达到创纪录的350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100万吨。2015年12月份巴西玉米出口达到创纪录的630万吨。宏观经济问题以及政治问题使得巴西雷亚尔汇率利于出口。但是随着大豆收割工作即将全面展开,1月份玉米出口将会放慢,2月份将会进一步减少(出口的玉米产自2014/15年度,产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随着二季玉米收获,2016年6月和9月玉米出口将会恢复,但是2015/16年度的出口量可能达不到上年创纪录的水平。 2015/16年度阿根廷玉米出口预计为175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50万吨。新政府已经取消出口关税以及配额限制。此外,新政府还取消货币管制,提振阿根廷玉米出口竞争力。近几周玉米销售以及装运步伐已经加快,阿根廷玉米价格目前最有竞争力。但是在新季玉米收获上市之前(大多在4月或晚些时候,因为播种耽搁),玉米出口将会受到陈季玉米供应有限的制约。 2015/16年度乌克兰玉米出口预计为155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50万吨,因为产量提高。乌克兰货币汇率以及政治经济状况鼓励玉米出口。但是,由于俄罗斯玉米产量数据下调,出口预计为38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20万吨。印度玉米出口量预计为7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30万吨,因为国内需求旺盛,国内价格高企,制约出口。 基于近来的进口步伐,美国玉米进口预计为10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25万吨。东部玉米种植带玉米价格上涨,将继续鼓励商家进口南美玉米。 2015/16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预计为25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50万吨,因为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从乌克兰和其他国家进口的数量低于预期。沙特阿拉伯玉米进口预计为350万吨,比上月预测值低50万吨,不过仍是历史最高纪录。
(禾木 交流2317227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