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玉米市场分析 -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交易所公告
玉米

2022年中国玉米市场分析

时间:2023-02-20 来源:粮油市场报

2022年是玉米价格再创新高的一年,在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对国内外粮食供应链的持续扰动下,国内玉米价格告别2021年颓势,于2022年春节后强势上行,至年底全国玉米均价再次刷新历史,站上3010元/吨的高位。但是价格强势的背后,更多是供应端因素的驱动,而消费端的颓势在年底已经显现,2023年玉米市场能否延续强势仍存在较多变数,首先便是在种植面积增长有限的背景下,玉米单产能否实现较大提升从而继续提高总产量;其次是消费恢复的程度、养殖利润的修复是否达到市场预期;最后是进口源增多、国际形势的变幻都将从替代方面扰动新年度玉米市场。在此我们将从政策、供需、价格、深加工、饲料养殖等多方面回顾2022年国内玉米市场情况,并对2023年玉米市场作出展望。

玉米价格全年震荡上行

2022年国内玉米现货价格由年初的2734.71元/吨上涨至最高3010元/吨,于年末回落至2936.86元/吨,全年上涨202.15元/吨,涨幅较大,达到7.39%,价格重心再次提高。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玉米主力合约同样出现较大涨幅,最高冲至3046元/吨,最低跌至2548元/吨,最终收于2824元/吨,全年上涨152元/吨,涨幅5.69%。

(一)1月至2月中旬风平浪静

2022年初,国内玉米市场整体维持平稳走势,基层囤粮惜售情绪较高持续支撑玉米价格,然而消费端表现并不给力,尤其是生猪养殖亏损,导致生猪存栏去化较快,饲料月度生产量回落明显。因此玉米价格呈现出明显的上下两难走势。其间全国玉米均价在2735元/吨附近艰难维持。在此背景下,各收购主体都较为谨慎,不敢增加库存,节后甚至一度出现回落迹象。

(二)2月下旬至5月强势上冲

至2月下旬,由于俄罗斯突然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骤然升级。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国际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供应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共同占有全球小麦、大麦、玉米出口量的25%、24%、18%,两个粮食出口大国之间的冲突,瞬间点燃了世界粮食炒作热情,国际粮食价格一飞冲天,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玉米期货价格为例,开战后小麦、玉米期货价格分别上涨75%和32%。而我国近两年玉米进口快速增长,2021年进口占国内消费比已经达到10%,并且我国进口来源七成来自美国,三成来自乌克兰,因此国内玉米价格也受到明显拉动。其间全国玉米均价由2730元/吨左右,一路上冲至2900元/吨以上,上涨170元/吨,涨幅达6%,这对于已经处于较高价格,且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消费表现并不理想的国内玉米市场而言,上涨可谓相当猛 烈,用粮企业只能无奈跟随价格。

(三)6月至8月理性回落

进入6月,随着俄乌战争影响的逐步常态化,国际市场谷物炒作热情开始降温,国内方面由于陈水稻持续投放,以及上半年饲料消费的萎缩,市场上玉米并不缺货。并且随着气温回升,玉米销售逐步增多,尤其是随着华北小麦上市,在基层腾玉米收小麦的阶段性卖压带动下,玉米价格开始走弱。而至七八月份,随着新粮长势良好以及上市期逐渐临近,卖压越来越大,其间虽有天气炒作阶段性支撑价格,但经过时间验证后其实影响都相对有限,最终市场在8月华北春玉米的带动下价格再次回落。其间全国玉米均价由2900元/吨下跌至2790元/吨左右,下跌3.8%,跌去了上半年一半涨幅。

(四)9月至12月再次起航

9月后,上半年持续亏损的生猪养殖终于开始发力,从5月起能繁母猪存栏已经开始回升,考虑到生猪养殖的固有周期,往往能繁母猪开始增加后4个月生猪存栏量开始明显增加,正好是9月份,而9月份的饲料生产数据也确实达到了历史新高,在其带动下玉米价格从2790元/吨开始反弹。并且受此影响,基层对远期玉米价格充满信心,惜售情绪尤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上涨幅度,中间又经历了多次疫情突袭,导致供应链不畅,再次推高玉米价格,最终至12月玉米价格重新站上3000元/吨的历史高位。不过由于疫情的冲击,下半年宏观消费景气程度不断走低,市场各主体都普遍“紧捂钱包”,并且至年底生猪养殖又重回亏损,而年底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解决了阶段性的供应链不畅问题,因此单凭惜售情绪并不能将玉米价格维持在历史高位,最终全国玉米均价在2022年底以回落至2940元/吨收尾。

产需缺口缩小态势可能逆转

2021/2022年度,国际局势风云巨变、国内养殖大起大落、疫情因素不断袭扰,玉米国内国外市场联动加强,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不断变化,小麦饲料消费明显下降,糙米饲料消费增长较快,玉米饲料消费小幅增长,而价格在预期的不断转化下震荡上行。具体而言,2021/2022年度小麦拍卖约820万吨,规模不到上一年度的20%;定向水稻2900万吨左右,较上一年度增长30%;玉米进口近2190万吨,较上一年度下降26%;高粱、大麦、小麦分别进口1099万吨、828万吨、880万吨,高粱进口增加,大麦、小麦进口减少,三种谷物进口总量下降10%~15%;总替代品可用量为1亿吨,较上一年度的1.35亿吨显著下降。考虑到巴西玉米进口渠道打通、国际粮价回落让进口再次盈利,以及国内需求供应缺口依然存在等因素,预计2022/2023年度进口玉米及替代品较上一生产年度有所回升。

生产方面,本年度东北部分地区受到了降雨偏多的困扰,好在华北地区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同时全国整体玉米生长的水热情况匹配较好,全国整体仍然实现了小幅增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43070千公顷,比上年度减少254千公顷,降0.6%;单位面积产量每公顷6436公斤,比上年度增加145公斤,增2.3%;总产量2772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465万吨,增1.7%。2023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稳定为主,通过进一步提高单产,预计年度整体产量有望达到2.8亿吨。

消费方面,2022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高位起伏,饲料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先降后升的态势,年度总体饲料生产依然维持高位,不过由于本年度替代品使用减少,玉米消费份额出现一定程度增加,因此预估2021/2022年度饲料玉米消费较上一年度略微增加,预估在1.88亿吨左右;而深加工方面,原料价格继续上涨,产品竞争力下降,国内消费增长乏力,产品出口也受到一定不利影响,全年深加工开机情况表现不佳,玉米消费难有增加,年度消费预估依然在8000万吨水平。结合食用消费和种用消费,判断年度总消费接近2.87亿吨水平,综合来看年度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至500万~700万吨水平,进口及替代品足以补充缺口,2022年玉米价格虽然维持上涨,但涨幅及年内震荡幅度均低于近几年情况。而2022/2023年度玉米饲料消费量有望进一步增长,深加工消费稳定为主,整体玉米消费量预计将出现一定增长,年度消费有望达到甚至超过2.9亿~2.95亿吨水平。

因此判断新年度玉米产需缺口可能止跌回升,但进口及替代品增多将形成有效补充,使供需依然能够维持紧平衡态势,阶段性季节性缺口可能会更加明显,年内波动幅度可能增加。

政策托底 市场主导

进入2022年,国内玉米走势已经完全由市场主导,政策更多是在供应、调控等方面给予托底,并不直接干预市场。而国内玉米市场参与者在经历过前几年的大起大落之后,也逐步适应了新的市场节奏,玉米年度走势也更加“沉稳”。为统筹国内粮食整体格局的新形势,有关玉米种植的表述也从“扩大”再次转变为“稳定”;与玉米有较强替代关系的小麦,其托市收购价格也进行了调整;本年度有关方面对生猪市场进行了多次逆周期调控,主动出击稳定市场预期和玉米价格。具体梳理如下:

(一)“两稳一增”转向“两稳两扩”,提高玉米单产是关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调整政策,将2021年的“两稳一增”即稳口粮(水稻和小麦)、稳大豆、增玉米,向“两稳两扩”转变,即稳口粮(水稻和小麦)、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对于玉米政策由“扩”向“稳”转变,大豆由“稳”转向“扩”,而由于玉米和大豆种植期重合,相互之间存在天然的争地关系,因此2022年玉米种植面积并未出现明显增长。而根据农业农村部2023年“三农”重点工作会议精神,2023年将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持续用力扩种大豆油料,统筹安排好粮豆棉豆轮作,扩大适宜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多油并举扩面积增产量,今年再扩种大豆油料1000万亩以上。因此对于玉米而言,2023年要稳住产量,提高单产将是首要任务,种植面积上预计稳定、甚至会略微下降,通过提高单产,年度产量预计与上年持平略增。

(二)上调托市小麦收购价格,谷物价格底部再次抬升

本年度由于玉米价格较高,饲料企业大量选用托市小麦补充饲料需求,小麦价格对玉米价格显示出强大的牵制作用,因此对小麦政策也需要保持关注。2022年9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公布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7元,同比提高2分,即2340元/吨。2021年和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已经连续两年没启动,目前小麦企业到厂收购价格基本在1.6元/斤以上,远高于小麦托市收购 价格,预计2023年托市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小幅提高,但仍然难以启动。托市价格的不断提高,客观上也是对整体谷物底价抬高的认可,新的市场阶段国内谷物价格已经不太可能再回到过去的较低价格区间。

(三)持续逆周期调控,稳定生猪市场

2022年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了生猪逆周期调控的实施,2022年6月农业农村部又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方案》,强调要把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考核作为稳定生猪生产的关键措施,从严从实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2022年上半年猪价较低,国家共进行了16次收储,计划收储量达51.8万吨,并通过公开渠道鼓励养殖主体适度压栏、减少短期供应,从而稳定养殖心态。下半年猪价大幅上涨,国家共放储7次,计划放储量达13.71万吨,并提醒养殖户和有关养殖企业不要盲目压栏增重和二次育肥,增加市场供应。通过不断强化调控机制,本年度生猪价格波动幅度较上一年明显下降,并通过积极地行业引导,保障了猪肉的有效供应,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深加工发展进入低速期

饲料生产维持高位

自2017年之后数年,由于玉米价格较低及玉米去库存的需要,玉米深加工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每年都有百万吨甚至上千万吨级的新增产能投产,行业产能快速增长不断挤压行业利润。进入2022年,玉米深加工行业面临原料价格上涨和终端消费不利的双重挤压,企业盈利困难,全年半数以上时间都在亏损之中,行业年度整体开机率仅在55%附近徘徊,低于上年约5个百分点。在此情况下,2022年依然新增90万吨产能,行业内部竞争激烈。整体判断2022年度玉米消费量预计与去年持平或略减,维持在8000万吨水平附近。而2023年随着疫情对消费的扰动逐渐减轻,下游需求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并且叠加行业新增产能增长放缓,行业盈利情况有望出现改善,但产能利用率可能提高的非常有限,并且疫情影响是否会反复仍然需要观察,因此预计深加工方面年度玉米消耗可能稳定略增。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加339万吨,增长3.8%。其中全国生猪出栏69995万头,同比增加2867万头,增长4.3%;全年猪肉产量5541万吨,同比增长246万吨,增长4.6%;年末全国生猪存栏45256万头,同比增加33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4390万头,增加62万头;全年猪产品合计进口量286万吨,同比减少42.8%,其中猪肉进口176万吨,同比减少52.6%。

2022年生猪价格先降后升,同时养殖规模也呈现出先回落后回升的走势,我国饲料生产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下半年恢复加快,最终得以继续维持高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饲料产量32327.7万吨,同比微降0.2%。截至2022年末,全国22个省市生猪均价报18.41元/公斤,较2021年末上涨13%;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7.17元/公斤,较2021年末上涨8%;全国仔猪平均价格40.36元/公斤,较2021年末上涨40%;自繁自养理论盈利报-44.3元/头,较2021年末-115.46元/头略好;外购仔猪养殖利润报-175.97元/头,不及2021年末的103.06元/头,猪粮比在6附近。

2023年,考虑到新年度消费情况预计较2022年有明显改善,年度生猪养殖规模可能会进一步增长,从目前养殖理论利润为亏损但仔猪依然保持高价就可见一斑,说明养殖市场对新年度整体情况判断相对乐观。结合2022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变化情况及当前养殖盈利情况,预估2022年生猪养殖规模是从高位略微回落后进一走高的走势,上半年生猪存栏量稳定略减,而从年中开始至下半年有望出现显著回升,对应猪饲料对玉米需求也会呈现出先降后涨的趋势,由于年度整体规模在高位调整,推测全年生猪养殖对玉米需求会保持增长。

2023年玉米市场展望

展望2022/2023年度玉米市场,供应端,种植面积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如果天气配合单产提高会带来总产量增长,但增长幅度可能有限,产需缺口有扩大可能,需要更多进口及替代品来弥补,新年度国际价格预计不会再像上年度维持在历史高位,且目前进口已顺价,因此新季进口量预期攀升。消费端,新年度生猪养殖高位调整后大概率继续增长,饲料方面玉米消费大概率增长;深加工方面将继续受产能过剩困扰,年度玉米消费增长预计非常有限。综合分析,新年度产需缺口缩小,在替代品和进口的补充下年度供需平衡,价格在年初调整之后有进一步上涨可能,价格重心将继续上移,进口及替代品投放量将成为限制价格高度的重要因素。新年度除了国内外谷物生长及收获情况外,疫情是否反复、新形势下消费复苏速度和程度将成为影响玉米市场预期的重要因素。(原文刊登于2023年2月14日粮油市场报B03版)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编辑丨从申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