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亩产迈向“吨”时代 -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交易所公告
玉米

玉米亩产迈向“吨”时代

时间:2024-01-18 来源:本站

  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23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63亿亩,比上年增加1723.2万亩。年产玉米超过5000亿斤,2023年玉米产量为5776.8亿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的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记者日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采访时了解到,该中心在河南省16个县进行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整建制推广,共落实70万亩。通过运用该技术,多地区实现了夏玉米产量突破,推动玉米亩产正在稳步迈向“吨”时代。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原研究中心科研团队骨干李少昆告诉记者,中心聚焦“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助力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在河南省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朝锁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高产田280亩实测产量为每亩1092.81公斤,创漯河市玉米单产历史新高;在焦作市修武县,种粮大户赵小忠运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每亩地种到6000多株,测产产量为亩产1135公斤;在鹤壁淇滨区钜桥镇刘寨村百亩方,实打测产两个玉米品种亩产分别达到了1171.4公斤、1160.9公斤。


  周口市商水县是2023年河南省承担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的试点县,落实技术实施面积25万多亩。张庄镇张坡180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911.51公斤,最高单产1027.48公斤;商水县10万亩示范方55家种植主体的165个示范点现场测产,平均单产894.68公斤,单产突破1000公斤的示范点有5个,最高单产1053.82公斤。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是中心玉米栽培生理创新团队经过长期科研攻关创制的玉米大幅增产技术方案,在西北和东北玉米主产区推广应用体现了现在的增产增效作用。”李少昆说。


  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玉米常年种植面积5700万亩以上,但平均单产及2022年玉米单产仅为393公斤,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亩产429公斤)。2020年以来,研究团队针对河南省玉米种植密度偏低、生产管理粗放、水肥利用率低和玉米生产逆境频发等问题,通过系统集成土地精细耕整、种子精准包衣、导航单粒精播、水肥一体化、精准化控与病虫草害防控、机械精准收获等“六大精准”调控关键技术,实现了密植群体抗倒、防衰、抗逆、高整齐度,有效提升了玉米管理水平。


  根据河南省玉米生产的光、温、水等资源禀赋,以密植为核心,常规生产管理条件下,河南省玉米种植密度仅为4000~4200株/亩,增加种植密度往往会造成倒伏、空秆、早衰和抗逆性差等问题,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示范区的玉米种植密度比常规种植密度可提高至5000-6000株/亩,与美国5500株/亩的生产水平相当。通过水肥与化控相结合的抗倒、防衰为核心的高质量群体调控关键技术,构建玉米高产突破的理想株型。


  “通过融合密植高产农艺措施与滴灌水肥一体化工程措施的精准运筹管理,实现了抗逆、高产突破与节水节肥绿色生产的协同,在不增加水肥投入的条件下,通过增密种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按需供应,在大幅度抗逆增产的同时,实现了水肥的高效利用。这项技术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玉米产量,还从多个方面提升了河南省玉米生产水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处长魏国强介绍说,各地的测产结果显示,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示范田单产800公斤以上,较周边农户亩均增产150-200公斤,平均亩产接近或超过美国平均亩产水平。


  “实践证明,这项技术适宜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需求,有利于提高全省粮食产量,能够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做出河南贡献。”李少昆表示。


  目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已经与中原研究中心签署了在河南省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推广的协议,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基础完善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技术模式,提高技术到位率,扩大技术应用范围,带动河南省全省玉米产量进一步提升。2024年,河南省将在全省范围内继续示范推进该技术,推广面积将达到300万亩。(人民政协网)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